EGFR突变肺癌又又又耐药了!基因检测要做几次?发现NTRK融合咋治?这些经验值得看看
发布日期:2025-10-05 15:25:13 浏览量:0如有需要,请咨询微信zhikang161218,备用微信:zhikang1218
EGFR突变肺癌又又又耐药了!基因检测要做几次?发现NTRK融合咋治?这些经验值得看看
“左胸痛了 2 个月,以为是老毛病,没想到查出了肺癌……”2020 年 8 月,73 岁的张奶奶(化名)因为持续胸痛去医院检查,CT 显示左肺上叶有多个病灶,还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 —— 进一步检查后,她被确诊为IV 期肺腺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这是一个让很多家庭崩溃的诊断,但张奶奶的抗癌故事里,藏着晚期肺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EGFR 突变患者耐药了怎么办?发现 NTRK 融合这样的 “少见靶点” 该怎么治?基因检测到底要做几次?今天我们就用张奶奶的真实经历,结合医生团队发表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药理学前沿)的病例报告,给大家讲清楚这些关键问题,所有数据都来自临床检测和治疗记录,不是胡说八道!
第一章确诊:从 “胸痛” 到 “晚期肺癌”,基因检测找到 “精准靶点”
张奶奶一辈子没抽过烟,平时身体也算硬朗,可 2020 年夏天开始,左胸口的疼痛越来越明显,忍了 2 个月后终于去了医院。做了胸部 CT 后,医生发现了几个不好的信号:左肺上叶有多个病灶(肿瘤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能是肿瘤转移);左胸腔有积液(肺癌常见并发症)。
为了明确诊断,医生给张奶奶做了支气管镜活检—— 从气管伸入镜头,取了一小块左肺上叶的病灶组织,送去做病理和基因检测。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晚期肺癌的治疗,“先测基因再用药” 已经是公认的原则,就像打仗前要先摸清敌人的 “弱点”。
第一次基因检测:找到 “EGFR 19del” 这个 “黄金靶点”
医生用了一套“大 Panel”(基因检测套餐),结果出来后,有几个关键信息:
EGFR 基因 19 号外显子缺失突变(EGFR 19del,p.L747_T751del):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64.7%。这是个好消息!EGFR 突变是亚洲不吸烟肺腺癌患者最常见的靶点,尤其是 19del 和 L858R,被称为 “黄金突变”—— 因为有专门的 “靶向药”(EGFR-TKI)能精准打击这个突变,效果比化疗好,副作用还小。张奶奶的 VAF 值 64.7%,说明肿瘤细胞里有超过一半都带着这个突变,靶向药起效的概率很高。
EGFR 基因扩增:拷贝数 2.5。“基因扩增” 就是这个基因在细胞里的数量变多了,会导致 EGFR 蛋白过度表达,让肿瘤长得更快。
其他基因状态:微卫星稳定(MSS):这是判断肿瘤是否适合免疫治疗的指标之一,MSS 意味着单独用免疫药效果可能一般;
肿瘤突变负荷(TMB):0.94 个突变 / 兆碱基(Mb),属于 “低 TMB”,同样提示免疫治疗的获益可能有限;
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肿瘤比例评分(TPS)1%-2%,也是低表达,进一步说明暂时不适合单药免疫治疗;
还有 GNAS(VAF 12.1%)、RBM10(VAF 7.2%)、TP53(VAF 12.8%)等突变,这些基因主要和肿瘤进展、预后有关,目前暂时没有针对性的靶向药。
结合这些结果,医生确诊张奶奶为IV 期肺腺癌(T4N3M1c) —— 简单说就是肿瘤已经侵犯了周围组织(T4)、淋巴结转移(N3)、远处转移(M1c),属于晚期,但因为有 EGFR 19del,有明确的靶向药可以用。
第二章一线治疗:吉非替尼起效 10 个月,可惜还是遇上了 “耐药”
2020 年 9 月,张奶奶开始用吉非替尼(250mg / 天)—— 这是第一代 EGFR-TKI,专门针对 EGFR 敏感突变(比如 19del),是晚期 EGFR 突变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药。
吉非替尼的 “好效果”:病灶缩小,副作用很轻
用药 6 个月后(2021 年 3 月),张奶奶复查 CT,结果让全家人都松了口气:部分缓解(PR) —— 也就是说,肿瘤病灶明显缩小了,症状也减轻了。而且她只出现了轻微的腹泻和皮疹,这是吉非替尼常见的副作用,吃点对症的药就能控制,不影响日常生活。这就是靶向药的优势:精准打击肿瘤,对正常细胞伤害小,患者生活质量高。张奶奶就这样安稳地吃了 10 个月吉非替尼,直到 2021 年 6 月的一次复查。
耐药信号出现:CT 显示 “病灶变大”,血浆检测找到原因
2021 年 6 月 28 日,张奶奶的胸部 CT 报告里出现了 “坏消息”:左肺上叶的病灶比之前增大;左肺和左胸膜的结节变多;左胸腔积液虽然减少,但整体判断为疾病进展(PD) —— 也就是吉非替尼 “耐药” 了。
为什么靶向药会耐药?这是很多患者都会问的问题。简单说,肿瘤细胞很 “狡猾”,长期被靶向药压制后,会通过 “基因突变” 等方式改变自己的 “弱点”,让原来的药失效。这时候,就需要再次做基因检测,找到新的耐药原因。
因为张奶奶不想再做活检(穿刺或支气管镜),医生建议她做血浆基因检测(抽一管血就能测)—— 通过检测血液里的 “循环肿瘤 DNA(ctDNA)”,同样能发现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这次还是用大 Panel,结果找到了耐药的关键:
EGFR 19del 还在:VAF 降到 8.8%(说明还有部分肿瘤细胞带着这个突变,但比例减少);新增 EGFR T790M 突变(c.2369C>T,p.T790M):VAF 2.2%。
这就真相大白了!EGFR T790M 是第一代 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最常见的耐药原因,大约占 50% 左右。这个突变会让 EGFR 蛋白对吉非替尼的亲和力下降,导致药物失效。不过好在,针对 T790M 突变,有专门的 “第三代 EGFR-TKI”。
第三章二线治疗:奥希替尼守护 7 个月,阿美替尼却没起效
2021 年 7 月,张奶奶的治疗方案换成了奥希替尼(80mg / 天)
奥希替尼的 “有效期”:再次 PR,无进展生存期 7 个月
用药 2 个月后(2021 年 9 月),张奶奶复查 CT,结果再次好转:部分缓解(PR) —— 主动脉弓旁的病灶和左肺结节都缩小了。这次她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了 7 个月,直到 2022 年 1 月,CT 再次显示病灶增大,奥希替尼也耐药了。
尝试阿美替尼:同样是三代药,效果却不好
医生考虑到阿美替尼(另一种第三代 EGFR-TKI)在国内患者中的临床数据不错,而且机制和奥希替尼类似,就建议张奶奶换成阿美替尼。但没想到,用药 2 个月后(2022 年 3 月),肿瘤还是持续进展(PD)—— 这说明,即使是同类靶向药,也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每个患者的耐药机制可能不一样。这时候,医生建议再做组织活检。
第四章关键发现:TPR-NTRK1 融合!拉罗替尼却没带来惊喜
2022 年 3 月,张奶奶在介入科做了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用细针从肺部病灶取了一小块组织,送去做病理和基因检测。结果出来后,有了一个 “新发现”:
EGFR 19del 还在:VAF 升到 52.3%(说明带着这个突变的肿瘤细胞又多了);
EGFR 扩增加重:拷贝数从 2.5 升到 8.5(肿瘤细胞里 EGFR 基因更多了);
新增 TPR-NTRK1 融合:VAF 5.1%,而且通过 RNA 测序确认了这个融合的存在。
什么是 “TPR-NTRK1 融合”?少见但有靶向药的靶点
NTRK 基因家族包括 NTRK1、NTRK2、NTRK3,正常情况下主要在神经组织里发挥作用,帮助神经细胞生长。但当 NTRK1 和其他基因(比如这里的 TPR)发生 “融合” 时,就会导致 TRKA 蛋白持续激活,进而激活下游的 MAPK、PI3K/AKT 等通路,让肿瘤细胞疯狂增殖。虽然 NTRK 融合在肺癌里很少见,但它是一个 “广谱靶点”—— 不管是肺癌、乳腺癌还是肉瘤,只要有 NTRK 融合,就可以用专门的 “TRK 抑制剂”,比如拉罗替尼、恩曲替尼。这两种药都已经批准用于治疗 NTRK 融合阳性的晚期实体瘤,效果也很显著。
拉罗替尼治疗:4 个月后还是进展了
基于这个新发现,2022 年 3 月 19 日,张奶奶开始用拉罗替尼(100mg,每天两次)—— 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 TRK 抑制剂,专门针对 NTRK 融合。但让人意外的是,用药 4 个月后(2022 年 7 月),张奶奶复查 CT,结果还是疾病进展(PD):
左肺上叶的占位性病变变大(就是带着 TPR-NTRK1 融合的病灶);左肺结节增多;出现少量左胸腔积液,左肾上腺也增厚了(可能是转移)。为什么拉罗替尼没效果?医生再次给张奶奶做了血浆基因检测,结果又发现了新的耐药突变:
EGFR 19del:VAF 3.4%;EGFR T790M:VAF 1.9%;新增 EGFR T790M-cis-C797S 突变:VAF 0.1%(c.2389T>A,p.C797S)。
这里的 “cis”(顺式)很关键!C797S 是第三代 EGFR-TKI(奥希替尼、阿美替尼)的常见耐药原因,当它和 T790M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顺式)时,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靶向药能同时针对这两个突变;如果是在不同染色体上(反式),还可以尝试第一代 + 第三代 EGFR-TKI 联合用药。
而拉罗替尼没效果的原因,医生推测可能是:张奶奶的肿瘤里,EGFR 通路(因为有 19del、T790M、C797S 和扩增)还在持续激活,即使抑制了 NTRK 通路,EGFR 通路依然能让肿瘤生长 —— 简单说就是 “两个通路同时驱动肿瘤,只打一个不够”。之前也有病例报告显示,当患者同时有 EGFR 突变和 NTRK 融合时,单独用 TRK 抑制剂效果不好,需要 EGFR-TKI 和 TRK 抑制剂联合用才可能有效。
第五章最后方案:免疫联合化疗,稳定病情近 2 年
2022 年 7 月,面对 “EGFR T790M-cis-C797S+TPR-NTRK1 融合” 这样复杂的耐药情况,医生参考了之前的病例报道—— 对于 EGFR T790M-cis-C797S 突变的患者,PD-1 抑制剂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案。于是,张奶奶开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 + 顺铂治疗:
卡瑞利珠单抗:PD-1 抑制剂,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培美曲塞 + 顺铂:经典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这种 “免疫 + 化疗” 的组合,既能发挥化疗的 “快速控瘤” 作用,又能通过免疫治疗增强身体对肿瘤的长期攻击,尤其适合像张奶奶这样 “靶向药耐药、免疫指标(MSS、低 TMB、低 PD-L1)不算好” 的患者。
治疗 2 个周期后(2022 年 11 月),张奶奶复查 CT,结果显示疾病稳定(SD) —— 病灶没有增大,也没有新的转移,症状也得到了控制。之后她继续坚持治疗,直到 2024 年 6 月 15 日,因为病情进展去世,从确诊到去世,她一共存活了近 4 年,其中接受靶向和免疫联合治疗的时间超过 2 年。
第六章给病友的 8 个关键知识点:从张奶奶的故事里学经验
张奶奶的抗癌路虽然最终还是走向了终点,但她的治疗过程里,有很多值得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 EGFR 突变患者)借鉴的经验,医生也通过这个病例,总结出了几个关键知识点:
1. 基因检测要 “与时俱进”,不是只做一次
张奶奶一共做了 4 次基因检测(2020 年 8 月组织、2021 年 7 月血浆、2022 年 3 月组织、2022 年 7 月血浆),每次都发现了新的突变或融合,正是这些检测结果,指导了后续的治疗方案调整。
什么时候需要做基因检测?
① 确诊晚期肺癌时,第一次做(最好是组织检测,实在做不了选血浆);
② 靶向药耐药后,一定要做;怀疑耐药时,也要做。
2. EGFR-TKI 耐药后,常见原因有这些,对应方案要清楚
耐药原因
对应的治疗方案(参考指南和病例)
EGFR T790M 突变
第三代 EGFR-TKI(奥希替尼、阿美替尼)
EGFR C797S 突变
- 反式(T790M 和 C797S 在不同染色体):第一代 + 第三代 EGFR-TKI 联合- 顺式(同一条染色体):免疫联合化疗、化疗
MET 扩增
EGFR-TKI 联合 MET 抑制剂(赛沃替尼等)
NTRK 融合
TRK 抑制剂(拉罗替尼、恩曲替尼),最好联合 EGFR-TKI
HER2 扩增
EGFR-TKI 联合 HER2 抑制剂
小细胞转化
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依托泊苷 + 铂类)
3. NTRK 融合虽然少见,但一定要测,有靶向药可用
很多患者觉得 “少见靶点不用测”,但张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 EGFR 突变患者,耐药后也可能出现 NTRK 融合这样的少见靶点。而且 TRK 抑制剂(拉罗替尼、恩曲替尼)的副作用很小,一旦检测到,就多了一个治疗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时有 EGFR 突变和 NTRK 融合,单独用 TRK 抑制剂效果可能不好,建议和 EGFR-TKI 联合用 —— 之前有病例报告显示,这种联合方案能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Lin 等,2021)。
4. 免疫治疗不是 “最后无奈的选择”,早评估早获益
很多 EGFR 突变患者觉得 “靶向药耐药了才考虑免疫治疗”,但其实在治疗过程中,就可以通过 MSI、TMB、PD-L1 等指标,提前评估免疫治疗的获益可能。
像张奶奶这样 “MSS、低 TMB、低 PD-L1” 的患者,单独用免疫药效果不好,但 “免疫 + 化疗” 的组合依然能带来获益 —— 这是因为化疗能 “释放肿瘤抗原”,帮助免疫细胞更好地识别肿瘤,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5. 副作用管理很重要,不要因为副作用放弃治疗
张奶奶在使用吉非替尼时出现了腹泻和皮疹,用奥希替尼、拉罗替尼时也有轻微副作用,但都通过对症治疗控制住了。很多患者因为害怕副作用而擅自停药,其实大多数靶向药和免疫药的副作用都是可控的,只要和医生及时沟通,做好副作用管理,就能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坚持治疗。
6. 不要盲目 “跟风用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
张奶奶用奥希替尼有效,但换成同类的阿美替尼却没效果;拉罗替尼对很多 NTRK 融合患者有效,但对她却没用 —— 这说明 “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最适合的药”。
病友群里经常有人推荐 “某某药效果特别好”,但每个人的基因状态、身体状况、耐药机制都不同,跟风用药可能不仅没效果,还会耽误治疗时机。一定要让医生根据你的基因检测结果、CT 报告、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7. 定期复查是 “及时发现耐药” 的关键
张奶奶的每次耐药,都是通过定期复查 CT 发现的:吉非替尼耐药时 CT 显示病灶增大,奥希替尼耐药时也是 CT 提示进展。晚期肺癌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是:靶向治疗期间:每 2-3 个月做一次胸部 CT,每 6 个月做一次全身检查(比如 PET-CT 或增强 CT);化疗或免疫治疗期间:每 1-2 个周期(每个周期 21-28 天)做一次 CT,评估疗效。
不要因为 “感觉身体还好” 就不复查,肿瘤进展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等出现疼痛、咳嗽加重等症状时,可能已经进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了。
8. 即使病情复杂,也不要放弃希望
张奶奶的病情其实很复杂:EGFR 19del + 扩增、T790M、C797S 顺式突变、TPR-NTRK1 融合,经历了 4 种靶向药(吉非替尼、奥希替尼、阿美替尼、拉罗替尼)耐药,但最后通过免疫联合化疗,依然稳定了近 2 年,总生存期接近 4 年 —— 这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现在医学发展很快,新的靶向药、免疫药、联合治疗方案不断出现,比如针对 EGFR T790M-cis-C797S 的第四代 EGFR-TKI、针对 NTRK 融合的新一代 TRK 抑制剂,还有双特异性抗体、CAR-T 细胞治疗等,未来会有更多治疗选择。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等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尾:抗癌是一场 “持久战”,我们和你一起走
张奶奶的故事,是无数晚期肺癌患者抗癌路的一个缩影 —— 有过 “靶向药起效” 的喜悦,也有过 “耐药” 的失落,但始终没有放弃。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晚期肺癌不是 “绝症”,通过精准的基因检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积极的副作用管理,依然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数据和治疗方案均来自《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5 年发表的病例报告 “NTRK1-fusion as an acquired resistance mechanism in EGFRex19 mutated NSCLC: a case report”, Liaoning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Shenyang, Liaoning, China)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标签: